7月18日,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“三色三维”思政课教学团队汪爱平老师在遂川县草林镇红圩小镇内,通过诵读红色诗词和参观伟人旧居,为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“红土护圩,遂心井冈”2024年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队的成员们带来了一场传承红色基因、感受红色文化的沉浸式思政课。
了解“红圩”政策,看中国经济发展根脉
在汪爱平的带领下,队员们走进红色圩场。映入眼帘的是古朴的木牌匾和仿古建筑,老式米铺、布店、中医馆、茶馆一字排开,还原了当年圩场百业兴旺的街景。汪爱平对草林红圩进行了介绍。他指出,红色圩场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特定的时代产物。“红圩”政策的内核,即是“保护中小商人利益,促进民营与公营经济共存共荣发展”的经济建设思想。
“1997年,党的十五大把什么确立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?”“党的几大提出了关于经济建设的两个毫不动摇?”“两个毫不动摇的内容是什么?”现场,汪爱平通过问答的形式,向队员们询问着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发展思想。“公有制为主体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。”“2002年,党的十六大。”“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;毫不动摇地鼓励、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。”一问一答,队员们积极参与,相互交流,感受着中国共产党发展民营经济的思想根脉。
品读红色诗词,悟中华文化思想伟力
在红色诗词体验馆,通过裸眼3D投影、地幕屏、激光投影等高科技手段,队员们沉浸式体验毛泽东诗词中的磅礴意象,身临其境般感受毛主席为民族谋独立、为人民谋幸福的革命家精神。
“北国风光,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……”“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……”“独立寒秋,湘江北去,橘子洲头……”汪爱平带领队员们在馆内诵读着《沁园春·雪》《七律·长征》《沁园春·长沙》等经典著作,那些耳熟能详的诗词,在这一刻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。队员们纷纷表示,一首首红色诗词、一个个生动的故事,仿佛带他们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。实践队员康昆表示,“在现场诵读毛爷爷的《沁园春·雪》,每一句诗词都仿佛穿越时空,让我得以感受毛爷爷的心境,产生共鸣。”
汪爱平表示,红色文化接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承载着中国革命精神,是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的见证者,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重要的现实价值。“希望队员们以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,激发爱国热情,增强民族文化自信,让红色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发挥特有的作用、贡献特有的力量。”
寻访红屋足迹,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
“为开辟红色圩场,毛泽东于1928年1月14日率工农革命军步行40华里来到草林,住在萧万顺客栈二楼后间,当晚在客栈连夜召开农会骨干分子会议,指示部队分组去做宣传工作,发动群众打土豪筹款子,建立红色政权。”汪爱平在毛泽东旧居向队员们介绍道:“毛泽东旧居承载着毛泽东的革命历程和思想轨迹,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,见证了中国革命历史和发展变迁。”
随后,汪爱平以“红色文化与人民精神共同富裕”为题,以草林红圩特色小镇为例,讲述了当地利用红色资源提高居民的精神生活品质的现实案例。“自我感觉良好、社会文明程度发达、向心力强、自信心十足,是人们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四个重要指标。”他表示,凝聚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共识,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,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引领作用,努力推动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均衡发展,激发人民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,才能更好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。
“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,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。我们应当以革命先辈为榜样,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,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实践队员洪典分享道。参观完毕,实践队队员们还分享了红色故事、唱响红色歌曲,真正实现沉浸式的传承红色文化。
此次沉浸式思政课,让大家沉浸式体验了红色资源、近距离了解了红色文化,并在历史中汲取铸魂补钙的精神养分,切实提高了理论水平,增强了党性修养。
http://edu.jxntv.cn/2024/0722/9736773.shtml